当红枫湖畔的晨雾漫过黛瓦白墙,当铝业园区的机器声与田间的鸡鸣共奏晨曲,清镇这座镶嵌在黔中腹地的明珠,正以“四美”为骨、“四近”为脉,书写着新时代的发展华章。它的美,是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它的近,是空间与情感的双向奔赴。这份独特的禀赋,不仅是今日的荣光,更是未来腾飞的底气。
四美交织,绘就立体城市画卷
清镇的美,是层次分明的交响诗,在不同维度绽放着夺目的光彩。视觉之美是这幅画卷的底色,红枫湖的碧波荡漾与城市建筑的错落有致相映成趣,让每一位到访者都沉醉在这幅天然与人文交融的丹青之中。驻足湖畔,你一定会被这份不加雕琢的灵秀所打动——水天一色间,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城市与自然达成了最和谐的默契。这种美,无需刻意修饰,却足以让人心生向往。
体验之美则是清镇递给世界的一张动态名片。无论是漫步在吾悦广场的时尚街区,还是穿梭于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无论是在铝加工车间感受工业智造的魅力,还是在生态农庄体验农耕乐趣,这座城市总能以多元场景满足不同人群的期待。它不像刻板的博物馆,而是一座鲜活的体验馆,让每个角落都充满探索的惊喜。
更深沉的魅力藏在城市的肌理之中,那是清镇的内涵之美。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陌生人问路时的耐心指引,邻里间守望相助的温情,创业者感受到的包容氛围,共同织就了一张温暖的社会网络。它不排外、不固守,像一位宽厚的长者,用开放的胸怀接纳每一个逐梦人,让“此心安处是吾乡”成为所有清镇人的共同感受。
而业态之美,则是清镇发展活力的最佳注脚。一产、二产、三产的深度融合,勾勒出均衡协调的产业生态。工业领域,铝及铝加工产业独树一帜,在全省产业格局中占据重要一席,挺起了城市发展的工业脊梁;农业方面,肉鸡产业占据全省六分之一的份额,在贵阳更是拿下七成产量,蔬菜基地成为省会重要的“菜篮子”,让“清镇产”走进千家万户;服务业中,“四个贵州”品牌在此扎根,吾悦广场、杉杉奥莱等高端商业体的落地,不仅填补了区域消费空白,更彰显了城市的商业能级。这种三产齐头并进的态势,正是清镇发展韧性的核心密码。
四近联动,构建发展黄金坐标
如果说“四美”是清镇的内在气质,那么“四近”便是其通达天下的区位优势。地缘相近让清镇与周边区域形成天然的经济共同体,它像一颗精密的齿轮,完美嵌入黔中城市群的运转体系,既承接核心城市的辐射,又反哺区域发展,实现了资源要素的高效流动。
心理相近则是更深层的联结。相似的文化基因、相通的生活习俗,让清镇与周边地区的人们在情感上毫无隔阂。这种心理上的亲近感,为区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让政策协同、产业协作少了许多壁垒,多了几分默契。
交通相近是清镇的显著优势。贵黄、夏蓉、贵黔等多条高速穿城而过,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陆路网络。更重要的是,它与贵阳主城区、重点景区仅20公里之遥,到贵安新区只需15分钟车程,贵安高铁站等交通枢纽近在咫尺。这种“半小时生活圈”的构建,让清镇既能共享省会的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又能依托国家级新区的政策红利,在交通便利性上占尽先机。
区位相近更是清镇的战略王牌。作为连接贵阳与贵安新区的重要节点,它处于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地带,既享受着省会城市的人才、技术溢出效应,又能参与贵安新区的产业布局,在“强省会”战略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这种“左右逢源”的区位,让清镇成为投资兴业的风水宝地。
底气所在,迈向幸福发展新程
“四美”与“四近”的叠加,为清镇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优美的环境吸引人才落户,完善的业态提供发展平台,便捷的交通加速要素集聚,优越的区位放大战略价值。这座城市的发展,不再是单点突破的孤军奋战,而是内外兼修的系统跃升。
当下的清镇,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美”铸就的城市品质,让它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保持独特吸引力;“四近”构建的区位优势,让它能够快速融入国家战略布局。这种“内外兼修”的发展格局,既是清镇对外开放的底气,更是市民幸福感的源泉。
从红枫湖畔的生态画卷到工业园区的生产场景,从热闹的商业街区到宁静的乡村田园,清镇的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四美”“四近”不仅是城市的标签,更是发展的路径。“这么美,那么近,周末来清镇!”早已不是一句简单的邀约,而是对这座城市魅力最生动的诠释。在这份独特禀赋的加持下,清镇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评论员:子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