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以设计之名,守护木艺之魂

2025-08-18 16:02 来源:综合

最近在参观北京鲁班工坊的过程中,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榫卯”这一古老的木作技艺。那一刻,被木与木之间紧密咬合、却不需一钉一铆的精妙结构深深打动。这项技艺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快节奏、数字化的当下社会,这些古老的木作技艺正在逐渐远离公众视野,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认知。因此,我萌生了一个想法:若是能将木作技艺以一种现代、系统的视觉语言进行再设计与传播,是否可以为传统文化的活化带来一份助力?这便是我开启“中国木作博物馆”视觉系统虚拟项目的初心。

设计出发点:以视觉重构传统的力量感

“中国木作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览空间的构想,更是一种文化态度的传达。在设计前期,我系统性地研究了榫卯结构、传统木作工艺、建筑语汇及中式色彩体系等内容,试图提炼出既具当代表达又不失文化厚重感的视觉元素。设计关键词围绕“结构性”“历史感”“传承”展开,力图让观者在第一眼视觉接触中,就能感受到木作文化的力量与温度。

核心设计语言:榫卯为形,传统为骨,现代为神

标志设计以“榫卯结构”为灵感源点,运用几何形态抽象出木构件间的扣合逻辑,整体结构对称、稳固,既有结构美学,又体现中华工艺的匠心传承。色彩方面,选用中国传统色“爵头”与“漆黑”作为标准色,前者兼具热烈与沉稳,后者则如木之本色,传达古朴而耐久的精神气质。中英文搭配的字体组合上,以华文楷体与无衬线字体并置,形成传统与国际化的张力。

应用设计:从信纸到展陈,全方位构建文化体验空间

我将品牌视觉系统延展到建筑环境、办公用品、服装制服、交通工具、橱窗与展柜等多个方面。在空间环境上,借鉴中式园林及古建元素,结合现代玻璃幕墙设计,营造“天人合一”的沉浸式观展体验。展柜设计涵盖玻璃、抽屉式、互动式与通柜多种形式,结合科技提升参与感与教育性。无论是游客初识博物馆的门头,还是信纸、工牌等微观接触点,每一处都体现了对文化细节的尊重与当代设计语言的精准转化。

项目总结:设计不是包装,而是文化的再激活

“中国木作博物馆”是一次虚拟命题的视觉系统练习,但我的愿景却是现实的——通过设计这一中介,将被遗忘或边缘化的传统工艺重新带回公共讨论之中。在设计过程中,我更加意识到:设计并非只是表面的美观,而是一种文化的再生方式,是设计师与传统工艺对话的桥梁。未来希望在真实的场景中,能有更多人关注、支持、理解木作之美,让“榫卯”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另一种可能。(中央民族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