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青海乌兰:发挥农体文旅商资源禀赋 绘就多彩乌兰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5-09-30 19:24 来源:综合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行走在多彩乌兰的大地上,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田野里火红、金黄、紫红等让整个麦田如油画般绚丽的藜麦,像红辣椒一样鲜嫩的枸杞,苹果汁一样碧绿的盐湖,红地毯一样的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蓝天、白云、绿水、红草地,一帧帧应接不暇的美丽风景令人赏心悦目……

cd7cffa81dd3cbb631f4b8793632d743.jpg

火红、金黄、紫红等色彩构成如油画般绚丽的藜麦地成为游客争相拍照的景点(马祥苍 摄)

f71e780e3cbc7fb9fdeed11b5dbc6c5b.jpg

茶卡盐湖·茶卡天空壹号景区成为游客争相拍照的景点(乌兰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9c44a7f721fc8680919aca934ca81740.jpg

乌兰县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粉红色的盐爪爪美不胜收,成为游客争相拍照的景点(刘彩荣 摄)

近年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由点及线、以线扩面,盘活资源兴产业,改善民生增福祉,扎实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绘就了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画卷。

9月22日—25日,由中共乌兰县委宣传部主办、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青海中心承办的“喜迎丰收季,多彩乌兰行”媒体采风行活动正式启动。媒体团先后实地走访了青海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青海七色麦香食品有限公司、青海省天精本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海尚品驼乳集团有限公司等农牧特色产品精深加工生产基地,走进了茶卡盐湖·茶卡天空壹号景区、莫河骆驼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旅游网红打卡地,深度体验当地农牧产业的发展以及天镜盐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的生态魅力与文化内涵,感受青海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

奏响丰收序曲 漾起喜悦浪潮

9月23日,在环城东路的藜麦地,由乌兰县农牧和科技局主办以“多彩乌兰•丰华正茂暨乌兰县2025年农体文旅商丰收季”为主题的我国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正在上演,吸引了众多当地农牧民群众和游客参与。

386c3a1e982e058269f9e792eec4490b.jpg

多彩乌兰•丰华正茂暨乌兰县2025年农体文旅商丰收季活动现场(马祥苍 摄)

83d63085e8d85db83a67d19f3d2c974f.jpg

多彩乌兰•丰华正茂暨乌兰县2025年农体文旅商丰收季活动现场(刘彩荣 摄)

上午10时30分,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拉开了活动序幕,丰收的喜悦之情洒满乌兰大地。表演者灵动的舞步伴随着欢快的旋律,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赢得了大家阵阵掌声。一个个精彩节目传递出浓浓的丰收气息,歌词里尽显粮食满仓、牛羊肥壮的喜悦,为活动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集视觉盛宴、成果展示、文化体验、美食品鉴于一体的丰收庆典,向耕耘者致敬,为丰收喝彩。

铺开农特画卷 漫溢物产芬芳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夺取粮食稳产丰收,就要向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要活力,向农业科技要保障。

86949305fd514c7dd85fd729fe1efebe.jpg

青海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朝斌向大家介绍企业发展(马祥苍 摄)

青海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聚焦全种业发力,经过一番努力,三江沃土公司获得藜麦产品《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QS认证和香港STC认证,完成了商标注册,培育的藜麦品种通过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种子管理品种审定,藜麦品种被命名为“青藜1号”。

紧接着,三江沃土公司先后又分别培育出了青藜4号、5号、6号、7号、8号等藜麦品种(通过品种审定)8个,是全国第一家集藜麦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企业,藜麦产品已合法进入市场销售,并通过了有机转换认证及出口食品HACP认证,申报专利12项,为藜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效促进了乌兰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2022年至2024年先后取得了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农作物种子进出口许可证》和西宁海关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宁海关出境特定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生产、加工、存放单位注册登记证书”,确保出口业务合法合规。

0b52eacbe25fa6bc425f571f2ff19ac8.jpg

乌兰县老乡王海莲展台上的藜麦饼干深受大家的欢迎(马祥苍 摄)

87b2d06f5e7b699bfe218b8cc0b5d6d1.jpg

产自乌兰县的三文鱼(冯龙 摄)

d876402dd2929e7c8015761e3910eaa3.jpg

老照片、书画艺术作品展览(马祥苍 摄)

近年来,乌兰县紧紧围绕省州藜麦产业发展规划,立足高原绿色生态优势,坚持“绿色、特色”双轮驱动,通过政策扶持、品种优化、规模种植和产业链延伸等举措,以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推动传统农产品从“初级输出”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持续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目前,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约6130.67公顷。

据乌兰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杨珍果介绍,乌兰县始终将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置于首位,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科技。今年,乌兰县藜麦种子首次出口欧洲,“青藜一号”等自主研发品种在丹麦、西班牙落地生根,让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化作“黄金田”。

6024435d829eb1d96799f10afee00ff9.jpg

实地考察青海七色麦香食品有限公司(马祥苍 摄)

39528716ef137ad00e06c6c7b1e69731.jpg

实地考察青海尚品驼乳集团有限公司(刘彩荣 摄)

12ecec54ebedc13f65caa53c3b3bdf37.jpg

实地考察青海省天精本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马祥苍 摄)

c9b8218a4d1920f4a475403a2cbcbf84.jpg

实地考察乌兰县玉农养殖专业合作社(马祥苍 摄)

在引人注目的农特产展示区里,各色优质农特产品满满当当铺开,宛如一幅鲜活的“丰收物产地图”。透亮饱满的枸杞,独立包装的藜麦饼干,瓶装驼奶尽显多彩乌兰天然本色,真空封装的牛肉干纹理清晰,撕开便能闻到浓郁肉香,引得人频频驻足。

热闹的美食区里,整只烤全羊架在炭火上,油珠顺着金黄焦脆的外皮缓缓滚落,“滋滋”声伴着醇厚的肉香四处弥漫。各类特色美味交织出诱人的香气,不仅让游客们忍不住停下脚步咨询选购,更有游客当场品尝,赞不绝口的声音此起彼伏,让展示区成为了传递丰收滋味的热闹舞台。

8fe7cc400aa30227855a4a9190fd5b18.jpg

像红辣椒一样鲜嫩的枸杞(马祥苍 摄)

比拼摘杞速度 洋溢劳作欢畅

枸杞红了 采摘乐了”技能大比拼在枸杞采摘园火热开赛,吸引了惠农乡镇24名选手组成的6支参赛队参加比赛。农牧和科技局农技人员现场演示枸杞鲜果采摘规范动作,从“轻采轻放”“留柄长度”等细节入手,为选手们讲解“无损采摘”技术要点,并对竞赛设置的指标进行解读。随着比赛正式开始,选手们迅速进入状态,只见一个个身影穿梭在枸杞丛间,用娴熟的手法、利落的动作将枝头的小红果一个不落地收入“囊”中。半小时后,随着清脆的哨声响起,比赛正式结束。经评委仔细过秤、检查品质,最终,希里沟镇参赛队凭借同等时间采摘了20余斤的高质量鲜果夺得冠军。

因地制宜 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茶卡盐湖·茶卡天空壹号景区。位于茶卡盐湖东部,依托天镜盐湖资源,以盐文化为核心,打造集盐湖观光、文化体验、生态度假、特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此次活动,媒体团先后参观盐情小说馆、盐湖历史景观、天空之城研学基地、高原死海漂浮馆等特色项目,全面领略景区“盐值”与“研值”并重的独特魅力。

640b682228091a887670dade1e94d68f.jpg

茶卡盐湖·茶卡天空壹号景区美如画(乌兰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d9c890e0f352982b816b4a818aae08f3.jpg

合影留念(冯龙 摄)

在盐情小说馆,媒体团深入探寻千年盐脉承载的文明史诗。馆内史料生动呈现古代“盐业暗战”的波澜壮阔,解读了“盐引期货”在古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馆内丰富的展品,讲述了景颇族先民作为茶卡盐湖第一批挖盐人的迁徙故事,将茶卡盐湖作为中国湖盐文明发祥地的厚重历史娓娓道来。

在东湖区,退役运盐小火车、蜿蜒的格桑花栈道与静谧的卤水湖面相映成趣,生动串联起茶卡盐湖的工业记忆与自然诗意。媒体团移步至高空玻璃水滑道观景平台,于58米高处360度环视,南望昆仑雪冠,北眺祁连云影,将戈壁、岩滩与壮丽盐湖尽收眼底,体验“云端漫步”的极致震撼。在与之遥相呼应的西湖区,现代感十足的“天空之城”盐雕城堡里,生动的古法采盐体验,打造出融合自然的生动研学课堂。这里还有盐湖公路分割下呈现出“半湖碧水半湖盐”的“一湖双色”奇观,它成为摄影家追逐的光影殿堂。高原死海漂浮馆更以“盐疗八绝”、卤水漂浮等特色康养项目,展现盐湖特色旅游的多元价值。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景区在生态保护与成果转化方面的卓越成效。2025年,茶卡盐湖·茶卡天空壹号景区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正式授予暗夜星空保护地·海西州(茶卡天空壹号)称号,成为星空保护与观星旅游相结合的试点;景区内泉水湖的保护开发,成功打造高品质的生态景观与康养资源,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更令人欣喜的是,自2019年茶卡天空壹号景区首次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以来,景区周边湿地已成为迁徙季候鸟的重要栖息地,黑颈鹤、斑头雁等候鸟翩跹而至,赤麻鸭、反嘴鹬、黑颈长腿鹬等高原野生鸟类亦在此繁衍生息,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

据景区负责人介绍,茶卡盐湖·茶卡天空壹号景区秉持“生态优先、文化为魂、服务为王”的发展理念,已建成茶卡天空壹号大酒店在内的特色酒店群,以及可容纳400余人同时就餐的主题餐厅、超万平方米商业街区。近年来,景区先后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青海省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青海省生态旅游景区、青海省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

莫河骆驼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莫河”,蒙古语“莫合尔”,意为“像胳膊肘拐弯的地方”,距乌兰县茶卡镇盐湖景区20公里。2021年,被青海省文旅厅认定为“青海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党性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青海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506fb4402cca5a587e1587e693a54191.jpg

青藏驼队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存虎给大家讲解当年历史(刘彩荣 摄)

莫河驼场的前身是中共中央西北局于1953年8月设立的“西藏运输总队”。莫河驼场驼工们在解放初期,以习仲勋等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西北局的领导下,范明、慕生忠等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带领下,为援藏固藏、西南边防巩固、柴达木开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莫河驼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开辟了红色教育体验项目,有参观青藏驼队历史陈列馆、重走老青藏线、参观将军窑、驼工礼堂观看纪录片、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及其他实践活动。这些都会让游客感同身受朴实的驼工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的丰功伟绩。

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9月25日,乌兰县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迎来了独特的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湿地中的盐爪爪,此时早已褪去绿装、染上艳红,连片铺开宛如大地披上了一张巨大的“红地毯”。一群鸟儿在湖面上无忧无虑地飞来飞去,几只柴达木双峰驼漫步草丛悠然自得,时而低头觅食,时而遥望远方,与红色湿地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灵动的秋日生态画卷。

2b079b5537292842efc3074f4a9707c3.jpg

乌兰县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里悠闲自得的骆驼(乌兰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为此,资深媒体人马祥苍有感而发,作一首《多彩乌兰美如画》抒发对乌兰县处处都是美景的赞美之情。

一片“红毯”寻美色,

醉眼千里赏金秋。

山水天地多变化,

人在乌兰画中游。

据介绍,都兰湖红草滩的红色,本质是植物盐爪爪适应高原环境的 “生存策略”(合成红色色素抗紫外线、抗低温) 与湿地生态条件共同造就的自然景观。夏季时,叶绿素尚未大量分解,红草滩呈现 “红绿相间”的画面;入秋后,低温褪去绿色,红色色素完全显现,便形成了标志性的 “红色草滩”,成为青海高原特有的生态景观之一。

58bb0404854ebefcfc29619493736c1c.jpg

采风团走进中广核太阳能乌兰有限公司(马祥苍 摄)

4443c766719c971b8c007b24a73897e1.jpg

采风团走进乌兰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刘彩荣 摄)

5293da7f0dc995526ba6b485196beff8.jpg

采风团走进乌兰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验馆(刘彩荣 摄)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诗”和“远方”实现更好联结、共创美好生活。

此次采风活动通过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的深度走访,全面展现了包括茶卡盐湖·茶卡天空壹号等景区在内作为青甘环线文旅明珠的独特魅力。未来,乌兰县将继续发挥援青力量,深化“东部资本+西部资源”协作模式,持续巩固生态保护成果,丰富旅游内涵,推动乌兰旅游从单一的盐湖观光向“盐湖旅游+都兰湖旅游+红色旅游融合、康养度假、特色研学”等多元业态升级,为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注入新动能。 

dcb60af20b1d24968ccf2e4622cc7561.jpg

现场采访乌兰县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蔡贵梅(马祥苍 摄)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既是全面展示多彩乌兰农体文旅商等产业的新貌、拓宽农牧产品销售渠道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农旅融合、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有效实践。下一步,乌兰县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对特色农畜产品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让更多农牧民在产业发展中受益,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强动力,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图 文/马祥苍 刘彩荣 来源/中国经贸文化网)